清明當憶介子推
清明期間,連著數(shù)日的雷雨交加,如絲如縷,沉而不悶,正是應了杜牧的那首千年絕句:“清明時節(jié)雨紛紛,路上行人欲斷魂。借問酒家何處有,牧童遙指杏花村。”然,佳句雖美,卻并非我所摯愛。在絲雨愁腸的清明之夜,我更愿去想起那“割股奉君”的晉國賢臣——介子推。
介子推,重耳微臣,出身事跡很少見諸于百家文獻,翻遍晉史也不過區(qū)區(qū)數(shù)行的典記在冊,但他割股食君的忠義之舉卻被傳唱了千年之久,成為人們永難忘卻的一段佳話。在動蕩不安的春秋時期,就是介子推不離不棄地陪伴了那個被迫流亡的公子重耳,輾轉(zhuǎn)諸國,受盡凌虐,更在重耳饑餓難耐之時忍痛割肉,保住了重耳的性命,也保住了晉國復興的未來和希望,實可謂肝腦涂地,忠心耿耿。
誠然,以今論古,介子推的做法確實帶了點迂腐愚昧的味道,甚至還有獻媚君王的嫌疑,但他畢竟是盡到了一個臣子應有的本分,舍身赴義,潔芳善行,正是中華民族正道愛國傳統(tǒng)美德的精神體現(xiàn),而也正是這種精神的代代傳承,才成功孕育了中華史上無數(shù)的仁人志士、英雄豪杰,鑄就了中華民族的忠義脊梁。這一脊梁在千年之前撐起了晉國的百年霸業(yè),而在千年之后的今時近日,也必然定大放異彩,備受追崇。
清明的雨,早已飄揚了千年之久,也在飄揚中儲藏了介子的一份忠義。而今,清明又至,伴著窗外的雨聲,我只愿遙寄一份思念,緬懷那早已仙去的一代賢臣。
周海君